close
汪培珽:管教啊,管教

汪培珽:管教啊,管教哪裡買最便宜.心得文.試用文.分享文行李箱/旅遊用品分享推薦.好用.推薦.評價.熱銷.開箱文.優缺點比較

前幾天在逛街的時候看到汪培珽:管教啊,管教 覺得很心動而且正打算買汪培珽:管教啊,管教

但是我想汪培珽:管教啊,管教 在網路上買應該會比較便宜,汪培珽:管教啊,管教而且24小時都能買,上網慢慢挑選,不用等店家開門也不用看店員臉色

親子教養,親職、教養,健康、休閒、親子,書籍、文具、DVD,汪培珽:管教啊,管教



汪培珽:管教啊,管教


產品網址





https://tw.partner.buy.yahoo.com:443/gd/buy?mcode=MV9iNXkrdVpEU2tsMC9FUlVFc2pmSTY2Y0dRUmpHUnA5Tyt3N0FMbFVFQWVzPQ==&url=https://tw.buy.yahoo.com/gdsale/gdsale.asp?gdid=4967760




  • 主張「愛的教育」的汪培珽,也會管教孩子嗎?


  • 哈!愛的教育,從來不等於「不管教孩子」。




  • 內容簡介

    汪培珽:管教啊,管教













    管教啊,管教



    此書榮獲

    2010 誠品書店【人文科學類排行榜】第一名

    2010 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獎

    2010 博客來【全國總銷售排行榜】第十六名

    2011 台北國際書展.非小說類大獎入圍











    內容簡介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但我們得把握機會說,

    別等父母想說時,孩子已經無心聽了。

    主張「愛的教育」的汪培珽,也會管教孩子嗎?

    哈!愛的教育,從來不等於「不管教孩子」。

    現代,沒有天上掉下來的好孩子。

    再好的孩子,只要放到不對的環境裡,一樣會變壞。

    甚至交給不同管教方式的爸爸、媽媽或祖父母,都可能帶出不同品行的孩子來。

    因為現代環境的誘惑太多太大,沒有堅強自制力的大人,很難教出通情達禮的孩子。

    放眼所及,那些人見人愛的好孩子,統統是父母用心教養的結果。

    「如果你覺得你沒在管教,一樣養出好孩子。」那是你的錯覺。

    其實你早已在日常生活的潛移默化中,管理好和教導好你的孩子了。

    當孩子兩歲時,你可以輕易忽略他,簡單帶過任何一件事。

    當孩子十二歲時,他也可以輕易忽略你,簡單帶過應該讓你知道的任何一件事。

    「你亂丟書和玩具,它們會離家出走。」這是欺騙。

    「你快把飯吃完,等下有糖果可以吃。」這是利誘。

    「你再不聽話,我就去把棍子拿來了。」這是威脅。

    這些方法,在孩子十二歲之後,將統統失靈。

    所有父母都希望,與孩子的濃厚感情,可以長長久久。

    於是我們必須先養成一個習慣——好好跟孩子說話。

    因為它是一個以「寬厚」為出發點的教養方式。

    孩子所要的,永遠是一個,更寬容更平和的家庭。

    管教出守紀律的孩子,無任何捷徑,只需父母的耐心和時間而已。

    如果要再多加一項,就是正確的教養方式。如何正確地對待孩子呢?

    就是多跟他們說說每一件事情的道理。

    世界上的道理何其多,面對一雙雙閃亮亮的眼睛——

    其實,你去做了就會知道:

    跟孩子說道理,根本是一件不能錯過的人生大樂趣呢!

    不是訓話,不是教條,只是說說為人處事最基本的東西。

    與其跟孩子說「工作無貴賤」,倒不如在他們嫌收垃圾的工作很髒時,

    跟他們聊聊:「如果這個收垃圾的工作沒人要做的話,世界會是個什麼樣子?」

    我還記得當我第一次提出這個道理時,

    當時年紀小小的姊姊,眼睛裡卻是大大的「原來如此」。

    當你的話語,讓孩子的內心累積越來越多的「原來如此」後,

    有一天,你就會突然發現:

    眼前站著的,就是一個通情達理守紀律的好孩子。

    我,確實可以看見你眼睛裡的——微笑。 ~ ~ 汪培珽











    作者簡介



    汪培珽

    汪培珽的人

    一位真真實實活在當下的媽媽。

    你以為她運氣好,才有懂事貼心的子女?

    你以為她嫁到好老公,才有隨心所欲的自由?

    她,在人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她,真切明白孩子渴求的需要。

    她讓多少父母突然醒悟:

    自己的孩子,原來是這麼的可愛。

    她的書,將帶領你走向本來就可以擁有的幸福。

    從她身上,可以讀到——

    你我的身影。

    汪培珽的部落格

    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

    www.wretch.cc/blog/wangpeiting











    目錄

    車貸遲繳



    【序文】小孩,最愛聽父母的大道理

    【讀者給我的一封信】

    【part 1】做個變法維新的父母

    1 改變,從父母開始

    2 每個「不」字後面,都要接「三分鐘的道理」

    3 教養問題從奶瓶開始

    4 只要你相信他會改變,他就會改變

    5 父母不要憑空消失

    6 父母的戲劇表演課

    7 我的孩子不吃飯

    8 為什麼生病要吃藥?

    9 為什麼人要吃青菜?

    10 喜歡唱反調的孩子

    11 問題,不在你看得見的地方

    12 說道理vs.唸故事

    13 當其他人開始插手你的教養時

    14 算了,算了

    15 讓孩子不得不佩服

    16 沒被打過的孩子

    17 教孩子的時候,不要笑

    18 放心,我會好好管教你

    19 你怕你的孩子嗎?

    20 先學做人吧!

    21 父母的權威,請小心使用

    22 原諒和鼻青臉腫

    23 不要叫小孩「不要哭」

    24 父母不得不說的一個字

    25 篤定和耳邊風

    26 狠心媽媽,哪裡找?

    27 小孩也需要面子

    28 我的話,就是法律

    【part 2】怎麼跟小孩——說道理?

    1 為什麼我不能搶妹妹手上的東西?

    2 為什麼不能打架?

    3 為什麼媽媽不能抱你?

    4 為什麼翻故事書時,不可以太用力?

    5 為什麼奶奶說可以,媽媽卻說不行?

    6 為什麼每天要吃維他命?

    7 為什麼我不可以一直包著尿布?

    8 為什麼不要用哭來表達事情?

    9 為什麼我們不買便利商店裡的玩具?

    10 為什麼做人不該說謊?

    11 為什麼要準時去睡覺?

    12 為什麼小孩要上學?

    13 為什麼要叫小孩收玩具?

    【後記】模擬考和總複習















    自序

    小孩,最愛聽父母的大道理

    「小孩聽不懂道理」,這是中國大多數父母的認知。

    傳統權威教育下長大的孩子變成父母時,通常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說道理,因為我們的成長環境裡,聽到的都是——

    「小孩不要問這麼多。」

    「你長大就會知道了。」

    「跟你說你也聽不懂……」

    這些還是比較「慈眉善目」父母的語言呢。

    「不要廢話,是我大還是你大。」

    「再頂嘴,就不要吃晚飯。」

    「閉嘴,我說了算,你是皮在癢嗎?」……

    我猜一定還有更難聽、更傷小孩自尊心的話,對不起,我一時想不到。

    將父母教育我們的方式,不管好壞,再一代一代地傳下去,是做父母最難斬斷的輪迴。可是,如果你愛你懷中的寶貝,就必須下決心,斬斷一切養育孩子時,傳統觀念給我們的苟且想法和作法。

    這些苟且想法和作法,很多,族繁不及備載。但只要讓我們發現一個,就必須勇敢地大刀一揮,將它從自己身上斬斷,讓它從此滅絕於你和你的孩子、你的孩子的孩子、你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

    父母的勇敢、勇於改正自己,才是愛孩子最具體的表現。給孩子吃什麼樣的食物、住什麼樣的房子,都比不上你多給他一點點的耐心和愛心。

    昨天看到一位讀者在部落格上的留言,我很少接到這樣的問題,因為大多數父母只在孩子小的時候才看教養書。(大了也沒救了,不需要看了嗎?)

    汪老師,你是否也寫寫關於父母跟孩子在教養上的衝突。

    我知道很多母親和父親都跟孩子走到了教養上的死角,

    甚至父母失望到想放棄的地步,這該如何化解呢?

    如果要聽我的答案:

    有衝突,百分之九十九是父母的問題。剩下的百分之一,也不是孩子的,是上帝的。說得更白話一些,父母如果不徹底反省自己,一心只想在別人(孩子也算別人)身上找答案,我想說的是,「很困難,很困難。」

    先不要爭論「為什麼都是父母的錯」。因為爭論誰對誰錯,對事情一點幫助也沒有。一方是成熟的大人(如果你不是,那更不用爭論了),一方是不成熟的小孩,這兩方人馬爭論對錯,你覺得符合邏輯嗎?

    這本書要談論的主題:「好好跟小孩說道理」,就是管教孩子最好的方法。但它不是出現親子衝突時,能夠拿來臨時抱佛腳的東西。當小孩年幼的時候,如果父母們都不願意拿出耐心來教孩子,一句「你閉嘴」真的很好用,對小小孩「大吼一聲」,效果當然也很快速;這麼小的孩子,他們最信任、最依賴的人對著他們大吼大叫的,哪有不怕的道理呢?可是啊!快速阻斷孩子問題的萬靈丹,通常都是毒品。父母明明知道毒品是碰不得的東西,為什麼還是不自覺地往嘴裡送呢。

    沒有人告訴我,但是當我從女人變成媽媽的第一天開始,我就知道:

    1 教小孩規矩和禮教時,要好好地跟他說明其中的道理。

    2 小孩都願意聽道理,因為他們想被尊重、也想尊重父母。

    3 一歲前就可以開始。不管你用的是多麼簡單的語言,當你發覺已經可以和孩子互相溝通時,道理就要開始了。可能是寶貝六個月大時。

    六個月?對。還不會說話的小孩,就會跟父母溝通了,例如:咯咯咯的笑、哇哇的大哭、將奶瓶從嘴裡吐出來,揮著小手將東西打翻……

    在孩子的學齡前,我花了大量的耐心在孩子身上,所以我現在才可以高枕無憂。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每一分秒,孩子將來都會加倍的顯現在「完整的人格」和「學習順利」之上。現在,光是看著孩子懂事的臉龐,就是養育孩子最大的享受。

    花了耐心,跟孩子就不會有衝突嗎?唉,別誤會,我可沒這樣說啊。

    親子間一定會有衝突,只是在台面上還是台面下。想想我們自己這一代,有多少孩子即使成年以後,對父母還是敢怒不敢言。「敢怒不敢言」是你要的親子關係嗎?表面上它代表的是「孝順」,骨子裡根本是「疏離」。

    不用問,我知道這不是你要的親子關係,永遠都不希望發生。衝突,寧願在台面上,因為看得到,所以有化解的機會。姊姊弟弟已經十歲了,我們的衝突越來越多,但是到目前為止,親子間的爭執從來不過夜,兩方人馬,都希望睡一覺起來,又是個充滿快樂的家庭。

    要解答「如何跟小孩說道理」,是我寫此書的原由。而且,我自認是一個很有天份「跟孩子說道理」的媽媽,任何天方夜譚的困難問題,我都可以在一秒鐘內回答孩子。而且臉不紅、氣不喘,還讓孩子聽得津津有味。

    然而,通常我願意花時間跟孩子說的東西,都與生活習慣和人生態度有關。至於「電燈為什麼會亮、電話為什麼可以說話」此類需要知識的問題,我通常只有一個答案:「孩子,上學後用功讀書,等你學會了以後,再來教媽媽。」小孩問題這麼多,你隨便問問,我都要一一回答,那不是累死媽媽不償命嗎?有時候當然也得看當下媽媽的力氣還有多少可以使用。

    說道理很輕鬆嗎?想的美,累死人了。尤其是跟小小孩說,那簡直比上舞台演話劇還費勁啊!

    但是你愛他,上刀山下油鍋你都願意為他做了,「說說道理」算什麼呢?

    從在醫院的產房裡第一次抱起孩子,就請輕輕地對他(她)說:

    「孩子,我會好好的跟你說道理。」

    還有,「汪培珽說,小孩子都很喜歡聽父母的大道理,你告訴我,這是真的嗎?」











    內容連載



    1 改變,從父母開始

    當孩子兩歲時,我們可以輕易忽略他,簡單帶過任何一件事。

    當孩子十二歲時,他也可以輕易忽略你,簡單帶過應該跟你報告的任何一件事。

    「跟孩子說什麼道理呢?」

    「我是他爸爸,我說了算。」

    你知道嗎?只要搬出爸爸啊、媽媽啊、爺爺啊,就可以通行無阻的時代已經過了。

    當然,我們可以繼續上一代父母的育兒方式,大家也一樣可以平安活到老。但是,那是個錯誤示範多過正確作法的年代,因為當時的環境是「食指浩繁」,能平安健康養活孩子長大,已經阿彌陀佛了,誰還有閒工夫跟你說什麼鬼道理啊?沒有拿棍子出來打人,就叫仁慈了。

    可是,權威下長大的孩子,親子的關係最後會如何呢?

    你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跟成年後的孩子像朋友般地交心說話嗎?

    你希望聽聽孩子如何開始喜歡上一個男孩子,又如何度過失戀之苦嗎?

    你希望聽到孩子跟你談他的偉大理想和抱負,又如何在苛刻老闆的磨練下,有所成長嗎?你希望……

    你希望的事情很多,但是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拿「我是你爸爸,我說了算」當理由,那我們的希望將統統無法實現,因為我們的結局將與上一代一樣同悲:你行使父母的權威一輩子,然後子女不敢忤逆地「孝順」你一輩子。其實,讓親子關係走到這一步,自己的人生將少了許多美好的感覺——可惜啊!

    如果你還是不大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想想自己,事情或許比較容易清楚些:如果有一天,當你心裡有話、有意見,卻不敢或不想對另一半說,而只能想著「算了算了,說了也是白說」的時候,那是不是另一種疏離關係的開始呢?

    我們這一代,成年的子女與邁入老年的父母,心靈多半沒有交集;一旦心靈有交集的時候,可能就是將抱怨傾洩而出的時候,然後結局通常都以「老的悲、小的悶」收場。

    為什麼成年後的我們不能跟父母「打開天窗說亮話」呢?原因很簡單——

    因為父母從小就不讓我們說話。除了一個加了驚嘆號的「不」字外,什麼也沒有。父母沒有時間也沒有習慣跟小孩說話。在那個年代裡,盡快解決問題,或盡快壓制住孩子,是父母最優先考慮到的。

    當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一個簡單的「不」字,可以讓天下太平;一個充滿威脅的嚴厲眼神,可以讓孩子不敢再造次。既然火當下已經撲滅了,何苦再說什麼道理呢?很累人的耶。

    可是,火並沒有滅,它只是藏在孩子心裡的最底層,在那裡「悶燒」而已。而且,父母說「不」時的聲音,將會隨著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大……,直到無法再大的一天……,從此,親子關係就只剩下疏離了。

    想想周遭的朋友中,有沒有看過一種人,當他們有能力離家的時候,有的能力根本都還不夠成熟,就恨不得趕快逃離父母的掌控,甚至連回頭看一眼的留戀都沒有。

    如果你不想做一個「重蹈上一代覆轍」的父母,如果你希望與孩子間的濃厚感情可以長長久久,那我們就必須用現代的方法,教養現代的孩子。

    很多上一代似是而非的育兒觀念,不能再用了。食衣住行育樂裡都看得到,不是它一定有什麼錯,而是它不適用於不同時代裡長大的孩子了。現在的環境,跟我們小時候有十萬八千里的不同,到底有多麼不一樣?應該不需要我詳述,看看現在的子女不像子女、學生不像學生的嚴重情況,就可窺知一二。

    不管時代如何變化,但是,有一點卻是不變的,那就是人性。

    人,都希望被別人尊重。父母用絕對權威凌駕一切道理之上的教養,就是不尊重孩子的具體表現。「我是你爸爸」,從來就不構成一個事情的道理。也就是說,是非對錯、黑白曲直,每件事都可以找出其中的道理,而這跟「你是不是我爸爸」一點關係也沒有。

    但我也要特別申明:當孩子未成年之前,我從來沒有放棄過做媽媽該有的權威,我也不會全然尊重孩子的意願。因為父母面對的就是一個,在各方面,都還不成熟的「小人」。把孩子管教成一個擁有健全人格的人,是父母的義務。父母的權威,也可以透過「好好跟孩子說道理」的方式發揮出來。

    你準備開始了嗎?父母除了大叫一聲「不」的權力之外,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還很多。準備接招囉……

    後記:

    「我們的爸爸就是這樣。」準備幫媽媽畫插圖的弟弟,文章聽到一半,就自動補充說明了他的處境。

    媽媽只是笑。

    弟弟繼續說:「媽媽,真的,如果你當初沒有設下這條規則,我們就死定了。」

    「爸爸,我們可不可以吃洋芋片?」

    「不行。」

    「為什麼?」

    「因為我是你爸爸。」

    弟弟自導自演地說著像連續劇的對白。

    以下純屬孩子的想像:「你想要頂嘴嗎?你想我賞你兩個左右開弓的巴掌嗎?」

    2 每個「不」字後面,都要接「三分鐘的道理」

    養育孩子,一定要遵循「先苦後甘」的方向。

    苦的時間不會太長,就是人格塑形的頭幾年;甘的時間呢?是看不到盡頭的。

    這可能是要成為現代好爸媽的人,首先要面對的難題。牙牙學語的孩子,拿到什麼東西都往嘴裡送,如果是可以吃的也罷,如果是有致命危險的呢?電池、小釦子、彈珠、積木……任何只要能被他們拿到手的東西,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先往嘴巴送再說。對這麼小的孩子說道理,有用嗎?

    天哪,當場當然沒用。(你不會以為我要說有用吧!)

    面對這個時期的孩子,每樣東西都要收好。除了一樣也不能漏掉地收好外,還要說道理給他們聽。不管你聽不聽得懂,我就是要說。因為孩子可能吃的是……嗯,我最愛的故事書啊!

    「寶貝,書是用來看的,不能吃。」

    我會一邊說,一邊將書從孩子的口中「救走」。我甚至會唱作俱佳地表演出喜怒哀樂,來讓孩子感受到我要說的道理:

    「書不是餅乾,餅乾可以吃,書不可以吃,因為書是要用來看的。」

    我有多少的耐心,就可以說多久。但是,不要懷疑——孩子下次還是會繼續這「吃書」的行動。這樣「擾人」的狀況,不會在父母說完道理後就消失,因為孩子就處於「口欲期」嘛。

    可是,正常的行為,不見得是對的行為。所以孩子每吃一次書,我就說一番道理。不知不覺地,某一天,他就不吃了。

    但是在這樣的轉變當中,我不需要跟孩子上演「你爭我奪、死去活來」的連續劇戲碼,就可以將「吃書事件」平和收場了。因為,我在每一次說道理時所花的時間和力氣,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教會了我的孩子一些父母肉眼看不到的事情。

    吃完書,孩子力氣更大了,於是就開始動手——撕書了。

    哦,這是愛書媽媽們的痛啊!我不知收過多少讀者的來信問我該怎麼辦?先來說說我的經驗吧:老大是姊姊,如果我沒記錯,她沒有撕壞過任何一本書。她可能根本沒有撕過書。我猜可能不是她的遺傳因子這麼文雅,很可能是因為,她是第一個孩子,媽媽亦步亦趨,所以她沒有機會「下手行兇」罷了。

    弟弟呢?等我翻開故事書要唸時,才發現,其中一整頁已經不知去向了。我還記得是哪一本書呢,書名叫《小菲菲有新弟弟》。

    「那一頁去哪裡了?」我問褓母。我到現在還記得當時我跟褓母的對話場景呢。弟弟那時候大約一歲半不到兩歲。

    「我丟了。」褓母說。當然,撕破了、撕碎了、撕爛了,丟了理所當然,這不是褓母的錯,但是我請褓母幫忙,「下次撕壞的頁數,不要丟掉。」我要,我要一片一片地黏回去。

    對,即使是撕爛成一百片的拼圖,我也要黏回去。然後,我會拿著書跟孩子說道理:

    「寶貝啊,你看,書撕破了呢,是不是不好看啊?如果每一頁都這樣破破爛爛的,媽媽好傷心。」我如果還有力氣,一定會換個角度繼續說,「書撕破了,黏回去也不好看了。如果你最喜歡的小毯子,也被別人弄得破破洞洞的,你會不會好傷心啊?」

    但是,不要懷疑——他還是可能再撕破下一本書。因為孩子就是處於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年紀嘛。其實,這不是弟弟第一次撕書,但卻是我印象中的最後一次。之前還有一本媽媽很愛的《小灰狼》,其中幾頁都是破破的,結局頁甚至不翼而飛了,但是,我都一直沒有重新再買一本新的代替,或許我就是要孩子警惕:破鏡,是不能重圓的。(對不起,這好像是警告另一半在外「交朋友」要小心的用語。)

    除了吃書、撕書,孩子能衍生出來「對書不敬」的行為,還很多。像拿筆畫書,也是其中一項。不過道理都是相同的,弟弟只劃過三本,不需要任何人的威嚇,三本過後,就從此沒有再犯了。(十年了,那三本書還在家裡的書架上,不久前我和姊姊無意間翻到它,我們想像著弟弟當時的「可愛行為」,都表示好懷念呢。)

    好好跟孩子說道理——是教養可以順利進行的關鍵

    只要父母發現孩子有任何不當的行為,不論他的年紀有多小,就要開始這個「好好說道理」的教養方式。千萬不要等到孩子已經變成「不肖子」才想要開始,這樣誰也幫不了你。

    其實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對孩子說道理」會有什麼長遠的影響力。它就跟我當初不知道唸故事書給孩子聽,會有什麼長遠的影響力一樣。我不是算命師,我沒有能力看到將來的事情,我只能憑著直覺去做好媽媽這個角色而已——

    「好好跟孩子說話」,是一個以寬厚為出發點的教養方式。

    我還清楚記得那一天,當我看到親戚家裡的每一個大人,把兩歲的姪子當成賊一樣看待時,我的心裡突然冒出了這句話:每個「不」字後面,都要接三分鐘的道理。

    因為小小年紀的他,只要看到桌上的任何東西,全都往地上掃。所以全家人都將東西收得高高的,像防賊似的,讓他沒機會碰到任何可以打破的東西。這就像古人治水,不用疏通,卻用防堵的笨方法,是一樣的道理。

    姊姊弟弟從來沒做過這樣的行為,但是他們小時候,有沒有可能將奶瓶往地上丟呢?很有可能。如果那時候他們這麼做,我一定不會只說「不可以」就算了;我會不厭其煩地告訴孩子:「為什麼奶瓶不可以丟地上?」因為這才算是父母教養動作的完成。(為什麼奶瓶不可以丟地上?……嗯,好,我等會兒再解釋這個道理給你聽。)

    在我重複告訴孩子「為什麼奶瓶不可以丟地上」的同時,其實孩子已經舉一反三地學會了「桌上的東西也不可以掃到地上去」。

    大人不應該認為孩子年紀小,所以什麼事情都用防堵的方法(防堵不是不可以用,與孩子安全有關的事就不得不用,例如將小孩隔離於廚房之外),而是當小孩有「掃桌上的東西到地上」的行為出現時,除了一個「不可以」之外,還要告訴孩子為什麼?但是很多大人,只知道加重說「不可以」的語氣和音量,卻不知道還有一種具有更長遠影響力的教養方法可以用。

    說「不可以」只需要一秒鐘的時間,說「為什麼」卻要花三分鐘。

    我知道,雖然只有三分鐘,但是,對每天已經快累翻、累倒的父母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我們必須這麼鼓勵自己:現在不說,以後教養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大。為了自己將來的「太平日子」,這個力氣,我們是非花不可的。加油!



    -->







    ▲ 收起內容▼ 展開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