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內容來自sina新聞
北京九成年輕人買房欲啃老 八成不接受永不買房
租房遭遇被清退 買房提升安全感 孩子舉債父母還 青年人才住房狀況調研顯示--
年輕人買房 九成欲啃老
法制晚報訊(記者 武文娟)對於在北京打拼的年輕人來講,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住房是生活穩定的表現。為瞭達成心願,不少缺乏經濟基礎的年輕人隻得尋求父母的幫助。然而,真正實現在京有房後,高企的房價卻讓不少傢庭背負瞭巨大的負擔,生活質量不增反降。
來自團市委、市政協社法委青少年工作小組聯合開展的"北京青年人才住房狀況調研"顯示,在接受調查的5000人中,有高達九成的人希望從父輩傢庭尋求獲得房產的支持。其中,除希望通過拆遷補償、繼承遺產等途徑獲得房產外,有近五成的青年希望在父母的支持下貸款購房。
面對"啃老"的聲討,有被調查者說:"用爸媽的錢買房,是我們這代人面對高房價的無奈之舉。"
講述一胎貸款一次搞懂懶人包@一胎貸款
父母幫助買房 生活回到五年前
王鑫(化名),山東人,2009年來到北京工作。去年,他在父母的幫助下貸款買瞭一套燕郊的房子,雖說沒有市區的貴,但每平米過萬的房價仍讓他和傢人倍感壓力。
"遲早都得買,晚買不如早買。"說起當時買房,王鑫說他的目的是不想再"漂著瞭",而父母也認為他到瞭結婚的年齡,應該有一套婚房瞭。
自從買瞭房,王鑫每月要支出3200多元的按揭貸款。由於燕郊距離城區較遠,王鑫每天上班需要將近兩個小時,十分不便。無奈之下,他又在市區北三環租瞭一間小屋,燕郊的房子就閑置瞭下來。
如此一來,王鑫每月花在住房上的開銷就有5000元,這對於月薪8000元的他來說,日常生活開始捉襟見肘起來。王鑫說,他熱愛與朋友聚會,但自從買房之後,"不敢再參加聚會,就怕哪次消費超標瞭,那個月就得餓肚子。"對於買房後的生活質量,王鑫用"一下回到五年前"來形容。
買房舉債50萬 還得由父母來還
王鑫說,他有不少朋友買的房也距離市區很遠。王鑫的朋友陳峰(化名)在去年年初時買瞭一套位於北五環的房子,小兩居60多平方米,當時的單價在3.5萬元左右,首付需要100萬元。
為瞭籌集首付款,他找遍瞭所有熟識的人,光是從親戚朋友處就借瞭50萬元,再加上父母的支持和自己的一些積蓄,他終於湊夠瞭首付款。
"父母都是公務員,一個月3000多元的工資,除去吃喝基本上把攢下來的錢全給我交瞭首付,那50萬元的借款台北市卡債協商還得父母幫忙還。"陳峰說,現在的月供占去瞭自己工資的一大半,買房讓他和父母的生活都過得緊巴巴的。
父母完成任務 幫買房又補貼生活
"沒辦法,孩子在外面工作本來就不容易,現在年紀也不小瞭,也該結婚瞭。"陳峰的母親說,兒子結婚不能沒有房子,再說,沒有房子總感覺兒子的生活不穩定。所以,雖然買房壓力大,她也得盡早完成做父母的"任務",接下來,兒子一結婚,她也就沒啥擔心的瞭。
如今,陳峰有些月份在還完月供後剩不瞭多少錢時,父母還得補貼他。陳峰母親說:"我們老兩口掙錢不都是為瞭孩子嘛。"
調查
年輕人買房 九成想靠父母
《北京青年人才住房狀況調研報告》顯示,伴隨住房市場長達十餘年的改革,青年人才已經普遍認可瞭住房的商品屬性,他們對房價、房產稅以及規范市場等宏觀調控要素十分關註,但並未在解決自身住房問題上對政府產生過多的期待,沒有將獲得自有住房的希望寄托於政府或社會。
在被問及"購置房產最可能的途徑"時,5000名被調查者中有90.2%選擇從父輩傢庭尋求支持,包括在父母支持下全額或貸款購房、依靠拆遷補償、繼承遺產等。
調查
說明
發起:團市委與市政協社法委青少年工作小組
實施:北京青年人才住房狀況調研課題組
對象:生於1980年以後、年齡在16周歲以上、大專以上教育程度的在京工作青年群體
樣本:5000份問卷
時間:2013年4月-2014年春節前
已買房年輕人 超七成啃老
調研報告顯示,父母經濟狀況對北京青年的住房狀況起決定性作用,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自有住房者中,超過75%的被調查者獲得瞭父母資金支持,父母支持是青年獲得自有住房的重要途徑。
另一方面,城鎮戶籍的青年人才中自有住房的比例接近三成,遠高於農村戶籍者7.1%的水平。戶籍類別與青年人才的傢庭經濟狀況有著密切的聯系。相比城市傢庭,農村戶籍青年的傢庭經濟狀況較差,能夠為其在京居住提供的幫助較少。
有受訪者表示,"用爸媽的錢買房,這也是我們這代人面對高房價的無奈之舉。"
八成多青年:不能接受永不買房
在住房心態方面,有86.1%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不能接受永不買房,租房居住到老,其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文化使然,不買房感覺人生沒有"立"起來;二是當前租房市場不規范,租房常會被單方解除合同,遭遇清退,因此不可接受長期租房。
值得註意的是,僅11.8%的被調查者從投資角度思考,認為購房可保值增值,租房不具備此功能。考慮為後代留下可繼承產業的則更小眾,占比不足一成。
在考察住房對青年的意義方面,調查顯示,多數青年在結婚前將住房視為棲身之所,而在結婚後則將其視為傢庭的港灣。對於住房與幸福的關系,多數人認為有房與幸福有關,但不是決定因素,而有超過三成的人認為有房是幸福的決定性因素。
40歲不能買房 七成人要離京
在居留意願與住房狀況的關系上,調查顯示,對於目前租房居住的青年,如果在40歲後,仍無法在北京租住或購買到穩定寬敞的居所,則他們中會有超過七成的人選擇離開北京。
即便是在職業穩定性較強的黨政機關青年中,這一比例也在57%左右的高位。這一點凸顯瞭住房對於青年群體的重要意義,也啟發社會管理者,可以利用住房資源的分配與保障,實現"以房管人、以房留人"的目的,從而起到"留住人才,分流人口"的功效。
建議
提升租房安全感 減青年購房壓力
課題組認為,在京青年群體普遍面臨租房難、租房權益保障難等問題,並加劇瞭他們對租房居住的不安全感,進一步強化瞭他們通過購房獲得穩定居所的意願,從而給購房市場增加瞭價格上漲的潛在動力。
調查發現,如果有居住條件良好、租金價格穩定、能長期租用的房源,在京青年人才願意在較長時間內以租房方式解決自己的居住需要,從而有可能緩解青年急於購買自有住房的焦慮心態,降低購房的剛性需求。
為此,管理部門應當拿出相應的辦法,健全監管體系,解決租房市場的供需矛盾,打擊虛假租房信源,提升租房居住者的安全感。
新聞來源http://bj.house.sina.com.cn/news/2014-03-17/15542649489.shtml
北京九成年輕人買房欲啃老 八成不接受永不買房
租房遭遇被清退 買房提升安全感 孩子舉債父母還 青年人才住房狀況調研顯示--
年輕人買房 九成欲啃老
法制晚報訊(記者 武文娟)對於在北京打拼的年輕人來講,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住房是生活穩定的表現。為瞭達成心願,不少缺乏經濟基礎的年輕人隻得尋求父母的幫助。然而,真正實現在京有房後,高企的房價卻讓不少傢庭背負瞭巨大的負擔,生活質量不增反降。
來自團市委、市政協社法委青少年工作小組聯合開展的"北京青年人才住房狀況調研"顯示,在接受調查的5000人中,有高達九成的人希望從父輩傢庭尋求獲得房產的支持。其中,除希望通過拆遷補償、繼承遺產等途徑獲得房產外,有近五成的青年希望在父母的支持下貸款購房。
面對"啃老"的聲討,有被調查者說:"用爸媽的錢買房,是我們這代人面對高房價的無奈之舉。"
講述一胎貸款一次搞懂懶人包@一胎貸款
父母幫助買房 生活回到五年前
王鑫(化名),山東人,2009年來到北京工作。去年,他在父母的幫助下貸款買瞭一套燕郊的房子,雖說沒有市區的貴,但每平米過萬的房價仍讓他和傢人倍感壓力。
"遲早都得買,晚買不如早買。"說起當時買房,王鑫說他的目的是不想再"漂著瞭",而父母也認為他到瞭結婚的年齡,應該有一套婚房瞭。
自從買瞭房,王鑫每月要支出3200多元的按揭貸款。由於燕郊距離城區較遠,王鑫每天上班需要將近兩個小時,十分不便。無奈之下,他又在市區北三環租瞭一間小屋,燕郊的房子就閑置瞭下來。
如此一來,王鑫每月花在住房上的開銷就有5000元,這對於月薪8000元的他來說,日常生活開始捉襟見肘起來。王鑫說,他熱愛與朋友聚會,但自從買房之後,"不敢再參加聚會,就怕哪次消費超標瞭,那個月就得餓肚子。"對於買房後的生活質量,王鑫用"一下回到五年前"來形容。
買房舉債50萬 還得由父母來還
王鑫說,他有不少朋友買的房也距離市區很遠。王鑫的朋友陳峰(化名)在去年年初時買瞭一套位於北五環的房子,小兩居60多平方米,當時的單價在3.5萬元左右,首付需要100萬元。
為瞭籌集首付款,他找遍瞭所有熟識的人,光是從親戚朋友處就借瞭50萬元,再加上父母的支持和自己的一些積蓄,他終於湊夠瞭首付款。
"父母都是公務員,一個月3000多元的工資,除去吃喝基本上把攢下來的錢全給我交瞭首付,那50萬元的借款台北市卡債協商還得父母幫忙還。"陳峰說,現在的月供占去瞭自己工資的一大半,買房讓他和父母的生活都過得緊巴巴的。
父母完成任務 幫買房又補貼生活
"沒辦法,孩子在外面工作本來就不容易,現在年紀也不小瞭,也該結婚瞭。"陳峰的母親說,兒子結婚不能沒有房子,再說,沒有房子總感覺兒子的生活不穩定。所以,雖然買房壓力大,她也得盡早完成做父母的"任務",接下來,兒子一結婚,她也就沒啥擔心的瞭。
如今,陳峰有些月份在還完月供後剩不瞭多少錢時,父母還得補貼他。陳峰母親說:"我們老兩口掙錢不都是為瞭孩子嘛。"
調查
年輕人買房 九成想靠父母
《北京青年人才住房狀況調研報告》顯示,伴隨住房市場長達十餘年的改革,青年人才已經普遍認可瞭住房的商品屬性,他們對房價、房產稅以及規范市場等宏觀調控要素十分關註,但並未在解決自身住房問題上對政府產生過多的期待,沒有將獲得自有住房的希望寄托於政府或社會。
在被問及"購置房產最可能的途徑"時,5000名被調查者中有90.2%選擇從父輩傢庭尋求支持,包括在父母支持下全額或貸款購房、依靠拆遷補償、繼承遺產等。
調查
說明
發起:團市委與市政協社法委青少年工作小組
實施:北京青年人才住房狀況調研課題組
對象:生於1980年以後、年齡在16周歲以上、大專以上教育程度的在京工作青年群體
樣本:5000份問卷
時間:2013年4月-2014年春節前
已買房年輕人 超七成啃老
調研報告顯示,父母經濟狀況對北京青年的住房狀況起決定性作用,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自有住房者中,超過75%的被調查者獲得瞭父母資金支持,父母支持是青年獲得自有住房的重要途徑。
另一方面,城鎮戶籍的青年人才中自有住房的比例接近三成,遠高於農村戶籍者7.1%的水平。戶籍類別與青年人才的傢庭經濟狀況有著密切的聯系。相比城市傢庭,農村戶籍青年的傢庭經濟狀況較差,能夠為其在京居住提供的幫助較少。
有受訪者表示,"用爸媽的錢買房,這也是我們這代人面對高房價的無奈之舉。"
八成多青年:不能接受永不買房
在住房心態方面,有86.1%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不能接受永不買房,租房居住到老,其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文化使然,不買房感覺人生沒有"立"起來;二是當前租房市場不規范,租房常會被單方解除合同,遭遇清退,因此不可接受長期租房。
值得註意的是,僅11.8%的被調查者從投資角度思考,認為購房可保值增值,租房不具備此功能。考慮為後代留下可繼承產業的則更小眾,占比不足一成。
在考察住房對青年的意義方面,調查顯示,多數青年在結婚前將住房視為棲身之所,而在結婚後則將其視為傢庭的港灣。對於住房與幸福的關系,多數人認為有房與幸福有關,但不是決定因素,而有超過三成的人認為有房是幸福的決定性因素。
40歲不能買房 七成人要離京
在居留意願與住房狀況的關系上,調查顯示,對於目前租房居住的青年,如果在40歲後,仍無法在北京租住或購買到穩定寬敞的居所,則他們中會有超過七成的人選擇離開北京。
即便是在職業穩定性較強的黨政機關青年中,這一比例也在57%左右的高位。這一點凸顯瞭住房對於青年群體的重要意義,也啟發社會管理者,可以利用住房資源的分配與保障,實現"以房管人、以房留人"的目的,從而起到"留住人才,分流人口"的功效。
建議
提升租房安全感 減青年購房壓力
課題組認為,在京青年群體普遍面臨租房難、租房權益保障難等問題,並加劇瞭他們對租房居住的不安全感,進一步強化瞭他們通過購房獲得穩定居所的意願,從而給購房市場增加瞭價格上漲的潛在動力。
調查發現,如果有居住條件良好、租金價格穩定、能長期租用的房源,在京青年人才願意在較長時間內以租房方式解決自己的居住需要,從而有可能緩解青年急於購買自有住房的焦慮心態,降低購房的剛性需求。
為此,管理部門應當拿出相應的辦法,健全監管體系,解決租房市場的供需矛盾,打擊虛假租房信源,提升租房居住者的安全感。
新聞來源http://bj.house.sina.com.cn/news/2014-03-17/15542649489.shtml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